當一位籃球員左右運球後,一個加速之後快速甩掉動作
當一位棒球員面對打擊打出來的球,去預測當下球路,進行改變方向接球傳球
當一位拳擊手一個側身閃短,在進行一個反擊拳攻擊
這些都是我們熟悉的「優秀」表現
而這許多在場上優秀的表現
都是「敏捷性」最佳表現
那怎麼樣的訓練,能夠練習到敏捷性呢???
如果我們使用直覺性思考:繩梯,也就是所謂的敏捷梯
但是,這真的可以練習到所謂敏捷性嗎?
首先,先進行一個觀察
觀察繩梯訓練時候,大多都是低著頭做訓練,注意力放在地上
這真的是我們比賽中的運動模式嗎?
再者,比賽中最常出現狀況,莫過於1vs1狀況,當選手要盡可能把對手甩掉,進行下一個進攻時候,大多都要進行「預測」,然後做出「決策」,再透過優異身體能力,搶先到一個機會,進行好的進攻,這些都是繩梯訓練無法帶給我們的,所以,並不能完全說繩梯式敏捷訓練。
那什麼是 Agility?
以運動訓練法第五版定義:
運動員對外在刺激進行減速,且快速改變方向,最後,進行一個再加速能力。
將他拆開來看
-
1、敏捷性Agility:面對外在刺激預測,且進行決策
-
2、改變方向能力Change of direction COD:強力剎車能力,進行減速
-
3、改變方向過程中,進行維持速度
-
4、改變方向能力加速度Change of direction speed CODS:動作模式改變(直項變橫向移動),最後進行加速
那什麼因素會影響敏捷性呢?
從圖我們可以得知兩大部分
-
1、感知與決策能力
-
2、改變方向能力速度CODS
一、從知覺-感知能力來看
-
1、視覺掃描 or 調節焦距能力
-
2、預測能力
-
3、運動模式的認知
-
4、反應時間
以一個籃球賽為例,選手必須對現在空間中進行判斷,而還有觀察對手一切,進行運動模式的解讀,才能接下去做後續事情,而等到這一切就緒,就是開始行動,透過身體能力,來進行一個進攻等動作。
二、從身體能力-技術來看
-
1、身體姿勢:重心轉移
-
2、腿部動作:推蹬地面
-
3、手臂動作:加速與減速
當籃球選手進行一個進攻動作時候,常常會出現一個重心轉移,利用這一個剎那做一個時間差,接著下肢進行推蹬、加速甩開對手,完成一個進攻;手臂動作輒是在進行加速與減速一個很重要部分。
有關於敏捷能力的訓練方式,就讓我們留到下次再討論囉
總結:
不管做任何訓練之前,首要了解到,必須先搞清楚WHY,對事物的本質越理解透澈,才能做好一切根本,最後再來要求如何做HOW。